幼兒成長發展由建立關係開始
2017年3月 --《Baby親子雜誌》專訪
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係就像種植,需要時間、心機的投入和栽培;當親子關係發芽後,便追求良好而緊密的關係;然後是如何將已建立的關係持續維繫,甚至昇華。良好的親子關係對孩子成長發展有重要的影響,不同發展階段也會因親子關係而改變。
親子關係重質又重量
輔導心理學家莫黛琳女士指,幼兒會透過跟父母的相處,建立人際關係的藍圖,影響他們日後如何與其他男性、女性建立不同關係。有安全感、信任和正面的親子關係,有助孩子長大後建立正面的人際關係。
關係的質和量同樣重要。現今大部分父母雙方也要外出工作,與孩子相處時間有限,父母應多花心思在質量上。父母可與孩子訂立可預測的時間表,讓孩子有穩定的時間跟父母在一起, 感受父母的愛錫和安全感。在安穩的親子關係中,孩子的情緒比較穩定,也會較容易接受父母的要求、管教、建議和指導。
父母可多一點讓孩子主導親子遊戲時間,讓他們有自己決定玩甚麼玩具和怎樣玩的機會。玩時,孩子需要觀眾和參與者,父母應專心地按照孩子的意願,參與孩子的遊戲,成全他們的故事、想像和自由發揮。讓他們感到被重視,而這重視對他們來說是愛的表達。此外,玩遊戲時可嘗試反映孩子的心意,例如說出孩子喜愛玩甚麼、喜愛怎樣玩等等,這樣孩子會覺得父母明白他們。在親子遊戲時間中,要避免認知上的訓練,好像是問孩子車的顏色,數動物,認字等。父母也可抽時間和孩子多進行親密行為,如替孩子沖涼、換衣服、睡前講故事等。因為孩子一般只會讓他們信任的人為他們進行這些活動,如父母親自上陣,而雙方也能樂在其中,也能建立安全感。
成長需要而頂嘴
幼兒頂嘴、駁嘴、反叛等…某程度是自然的成長心理需要。要預防和避免親子關係惡化,應從小建立良好親子關係。就算出現衝突、爭吵後,孩子仍會願意聽父母的話,接納父母的教誨。然而,孩子頂嘴可能是為了表達自己的感受、情緒,例如嬲、挫敗感、不滿、不被滿足等。父母宜多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,如孩子感覺自己得不到父母的愛錫、感到被傷害、長期沒有自決機會等,他們有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負面行為來表達自己對父母的不滿,如打、罵、踢父母,父母必須盡快彌補親子關係。
情緒管理的竅門
面對家中的頑皮小馬騮,有時的確會怒氣衝天,但作為家長的必須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緒,如孩子打父母或父母產生嬲怒並有想打孩子的念頭時,父母應先管理及紓緩自己的情緒,以免自己或孩子作出進一步傷害性的行為和說話。如「嬲怒」意識產生時,可讓自己暫時離開局面,冷靜後才處理衝突。
一方衝突 另一方如何處理?
如孩子與父母其中一方發生不和,有些父母會各自扮演「好人」和「壞人」,但家庭關係中,父母立場一致很重要,否則孩子會無所適從。夫婦之間應互補不足,如爸爸見到媽媽嬲怒時,爸爸可在旁勸告媽媽休息、冷靜,如果媽媽不懂抽身,爸爸可以介入,讓媽媽休息,由爸爸接管局面和了解情況,紓緩雙方的情緒,明白各自的需要,讓雙方都有機會以適當的方法表達情緒,接受限制。
擁抱建立安全感
身體接觸可為孩子帶來安全感,特別對於年幼的孩子,即使簡單的攬抱,他們已很喜歡。在跟父母出現衝突時,孩子會因為父母講話聲亮大,或者懲罰,失去安全感,擔心父母不喜歡自己。家長可嘗試一邊理解事情和孩子的需要,一邊拖著孩子的手或攬著他(或抱在大脾上),向他解釋父母的原則。當孩子感受到和父母身體和心靈的連結後,他們會比較容易接受父母的說話。此外,平日與孩子多一點擁抱也有助建立安全感。
可以修補的關係
孩子頂嘴,又或傷害父母,他們心裏亦不好受,因為要傷害一個對他們重要的人,內心會產生內疚、不安、焦慮,或害怕父母嬲自己。孩子沒有有成熟的溝通技巧,因此父母必須主動修補關係,同時亦以身作則,令孩子學懂和明白人與人之間,即使曾出現有不愉快,仍有修補關係的機會。
平日多了解孩子的需要、心情、想法,對建立良好關係和信任很有幫助。幼兒階段的孩子,父母是他們生命的所有,即使親子關係有時不穩定、出現衝突,也不用氣餒,只要願意花時間陪伴、了解孩子的需要,孩子是願意原諒父母和修補關係的。
育嬰篇 教仔貼士
撰文:郭嘉兒 攝影:周淙淇 圖片:博藝圖片 設計:宋詠欣
輔導心理學家 莫黛琳 資料提供